漢代史書中有關朝廷處理侯王借貸問題的部分記載: “ 漢文帝前元四年,河陽侯陳信坐不償人責(債)過六月,奪侯,國除 ” , “ 漢武帝元鼎元年,旁光侯劉殷坐貨子錢不占租(交納租稅,取息過律,免 ” ,從中可以看出漢代( )
A .高利貸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B .經濟手段是解決侯國問題的主要方式
C .政府重視規范社會上借貸行為 D .嚴厲打擊豪強地主勢力緩解土地兼并
C
【詳解】根據材料 “ 漢代史書中有關朝廷處理侯王借貸問題;河陽侯陳信坐不償人責(債)過六月,奪侯,國除;旁光侯劉殷坐貨子錢不占租(交納租稅,取息過律,免。 ” 可知,反映了漢代朝廷嚴肅處理侯王借貸不償還的問題,甚至剝奪侯王爵位,體現了政府重視規范社會上的借貸行為, C 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高利貸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排除 A 項;漢武帝解決侯國問題的主要經濟手段是鹽鐵官營制度,材料未體現,排除 B 項;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的信息,排除 D 項。故選 C 項。
《漢書 · 食貨志》記載 “ 天下既定,民無蓋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 該史料可以用來解釋漢初實行( )
A .休養生息政策 B .郡國并行制 C .鹽鐵官營制度 D .中外朝制度
A
【詳解】材料 “ 天下既定,民無蓋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 反映了西漢初期經濟蕭條的情景,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漢初統治者采取黃老無為思想治國,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A 項正確;郡國并行制與改變西漢初期經濟蕭條的情景無關,排除 B 項;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制度、中外朝制度,時間不符合 “ 漢初 ” ,排除 CD 項。故選 A 項。
漢昭、宣帝時期,涌現出一批有名的刺史,如揚州刺史黃霸,因政績斐然,受到宣帝稱贊,被提拔為潁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賜車蓋。據此可知,當時朝廷( )
A .開創巡視監察制度 B .重視調整地方行政制度
C .注重澄清地方吏治 D .掌握了地方屬官任用權
C
【詳解】根據材料 “ 涌現出一批有名的刺史 ”“ 在任期間,政績斐然 ” ,由此可知君主十分重視刺史在地方的政績,而西漢刺史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對轄區內郡級官員及子弟和豪強勢力進行巡視監督,君主對刺史的重視,代表了朝廷對澄清地方吏治的注重, C 項正確;漢武帝時期開創了刺史制度,排除 A 項;材料體現了君主對刺史的提拔與特殊的待遇,沒有體現調整地方行政制度,排除 B 項; D 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D 項。故選 C 項。
漢初規定: “ 馬高五尺六寸,齒未平,弩十石以上,皆不得出關。 ” 漢武帝規定,王侯宗室朝覲聘享,進獻的玉壁必須以作價高昂的白鹿皮幣包裹,同時規定白鹿皮幣只能由宮廷機構獨家經營。這些規定旨在( )
A .打擊走私不法行為 B .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C .削弱諸侯王國實力 D .抑制豪強地主勢力
D
【詳解】材料中對諸侯王進獻的要求,特別是 “ 白鹿皮幣只能由宮廷機構獨家經營 ” 體現了加強中央的權力,目的在于削弱諸侯王國實力, C 項正確;材料中白鹿皮幣適用于包裹進貢的包裝,是限制諸侯王勢力的措施,并非打擊走私不法行為,排除 A 項;材料規定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諸侯王勢力,并非為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也不是為了抑制豪強地主勢力,排除 BD 項。故選 C 項。
在漢武帝的支持下,桑弘羊派出大農部丞分赴各地,并指派各地 “ 均輸官 ” 分管, “ 令遠方各以其物,如異時商賈所轉販者為賦,而相灌輸 ” 。同時在京師設平準官,接受各地聚積運來的貨物, “ 賤買貴賣 ” 。這一政策的施行( )
A .體現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B .阻礙了商品正常流通
C .提高了地方官員工作效率 D .沖擊了重農抑商政策
A
【詳解】根據材料,政府的均輸官在各地統一低價征收貨物,平準官再把物資,貴時拋售,賤時收購,這使得政府掌握的物資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場的物價,打擊了富商大賈囤積居奇、壟斷市場的行為, A 項正確;這一政策有利于商品的良性流通,而不是 “ 阻礙了商品正常流通 ” , B 項表述錯誤,排除 B 項;材料內容無法得知地方官員的工作效率,排除 C 項;該政策是重農抑商政策的表現,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本卷還有30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dyemxenmr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