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通過立法而制定的社會保險、救助、補貼等一系列制度的總稱,是現代國家最重要的社會經濟制度之一。關于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發展,表述正確的是( )
A . 17 世紀初,法國頒布濟貧法,此后,歐洲各國紛紛建立濟貧制度
B . 19 世紀 80 年代,美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保險制度,涉及疾病、工傷等方面
C . 1935 年, 《社會保障法》 頒布,標志著德國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最終確立
D .二戰后,英國率先構建了包括家庭津貼、養老等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
D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英國率先構建了包括家庭津貼、養老等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 D 項正確; 17 世紀初 , 英國頒布濟貧法,排除 A 項; 19 世紀 80 年代 , 德國初步建立社會保險制度 ;1935 年 , 美國頒布《社會保障法》,排除 B 、 C 項。故選 D 項。
在中世紀的歐洲,農奴的法律定義指向 “ 受束縛于土地 ” 。每位農奴都可以從封建領地上分得一份耕地耕種,這種 “ 占有 ” 相當穩定,不用擔心被驅逐,還能世代相襲。同時,所有人可以根據需要使用耕地周圍的天然草地、沼澤、森林。材料反映 ( )
A .法律限制領主占有土地 B .農奴對土地具有使用權
C .莊園全部由農奴來耕種 D .領主難以維持莊園秩序
B
【詳解】根據材料 “ 每位農奴都可以從封建領地上分得一份耕地耕種,這種 ‘ 占有 ’ 相當穩定,不用擔心被驅逐,還能世代相襲。同時,所有人可以根據需要使用耕地周圍的天然草地、沼澤、森林。 ” 可見中世紀的歐洲,農奴雖被束縛于土地之上但對土地具有使用權, B 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農奴在領主的領地上從事繁重的勞役,法律并未限制領主占有土地,排除 A 項;材料并未反映莊園全部由農奴來耕種,排除 C 項;莊園制下封建領主不但通過各種地租形態對農民進行剝削,同時也對農民施行 “ 超經濟的強制(政治、社會附屬) ” ,有統治、懲罰農民的權力。并不存在難以維持莊園秩序,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西漢成帝下詔: “ 民避水它郡國,在所冗食之,謹遇以文理,無令失職。 ” 東漢和帝下詔: “ 三月庚寅,詔流民所過郡國皆實稟之,其有販賣者勿出租稅。 ” 這體現了漢代( )
A .嚴厲執行重農抑商政策 B .戶籍管理制度較為嚴密
C .政府允許人口自由遷移 D .重視對流民問題的治理
D
【詳解】根據材料 “ 民避水它郡國,在所冗食之,謹遇以文理,無令失職。 ” 可知,逃水荒在外地的災民,由所在地散發糧食,要認真地登記與關心他們,不讓他們失其常業;由材料 “ 三月庚寅,詔流民所過郡國皆實稟之,其有販賣者勿出租稅。 ” 得出官員要實數賑濟糧食;故可知西漢成帝和東漢和帝重視對流民問題的治理, D 項正確;材料與重農抑商無關,排除 A 項;材料強調重視對流民問題的治理,而不是戶籍管理制度較為嚴密,排除 B 項;古代封建政府對人口流動控制比較嚴格,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下邊展示的是西方某國在某 - 時期形成的政治制度結構圖。圖片展示的是( )
A .議會君主制 B .等級君主制 C .君主立憲制 D .民主共和制
B
【詳解】由材料政治制度結構圖可知,貴族和市民階層共同參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權力 ,因此,可判斷其為等級君主制, B 項正確;議會君主制一般指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其主要特點是:議會不僅是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而且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由議會選舉產生的政府首腦組織政府,是真正的國家權力中心,排除 A 項;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但不采用共和政體,排除 C 項;在民主共和制下,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和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并有一定的任期,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古代政府管理戶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變動情況,以便征發賦役。下列中國古代戶籍制度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
① 戶籍分為主戶和客戶 ② 實行 “ 土斷 ” ,使白籍人口土著化
③ 大索貌閱,重新核定戶籍 ④ 按職業定籍,統稱為 “ 諸色戶計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②①④
B
【詳解】根據所學,宋朝戶籍分主戶與客戶。主戶指擁有土地、繳納賦稅的稅戶,客戶指沒有土地的佃戶。東晉后期和南朝,政府為增加賦役,不時將僑居戶口編入所居郡縣戶籍,稱作 “ 土斷 ” ,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擔賦役。隋建立后,命州縣官 “ 大索貌閱 ” ,重新核定戶籍。元朝的戶口類型比較復雜,按職業可以分為軍戶、民戶、匠戶、僧道戶、儒戶、灶戶、漁戶等,統稱為 “ 諸色戶計 ” 。上述中國古代戶籍制度按東晉后期和南朝、隋朝、宋朝、元朝的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②③①④ , B 項正確; ② 東晉后期和南朝實行 “ 土斷 ” 早于 ① 宋朝戶籍分為主戶和客戶,排除 A 項; ① 宋朝戶籍分為主戶和客戶早于 ④ 元朝的 “ 諸色戶計 ” ,排除 C 項; ② 東晉后期和南朝實行 “ 土斷 ” 早于 ③ 隋朝的大索貌閱,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本卷還有30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王一晨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